了许多石子,还有些发黄发绿,我们挑了又挑,熬成粥喝。
至于米缸下的存粮,阿爹说还没到能动的时候。
世道如此,谁也不知道日子会不会再好起来,在什么时候好起来。
总要留点子后路。
至于那些乞丐,同原先的那些流民一样,大家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来,又听说官家要准备南巡了,所有乞丐都被衙役赶出了城。
天子治下,怎么能有乞丐呢?
让官家看到了,岂不是要疑心自己并非明君?
为官做宰的官老爷们,自然不能让官家有这样的忧虑。
21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彩玉姑姑怀了孕。
老人们都说这个年景怀孕,是遭了罪了。
可喜芝已经会懂事的做绣品挣钱了,二壮叔杀猪卖肉的营生少了以后就去外城修皇陵去了。
工钱不多,但每月还有一斗米,一家子 挤挤凑凑,总还不至于饿肚子。
书院里的学生也少了,阿爹的俸禄也少了一大截,官府给举人的补贴也少了许多。
但我们只有三个人,吃的不多,还是能活的。
只是官家南巡,要彰显天下太平,民有富余,官府们要沿途披红挂绿,挂上红灯笼,贴上喜对联,修缮屋宅,以示天下承平,陛下治世有道。
可大家饭都要吃不起了,又哪里来的红绸绿布瓦片红砖呢?
衙役们可不管,这是层层压下来的命令,从皇城出口到下一处城郭,每个坊有每个坊的分配区域,若是做不到,就要抓了坊主打板子。
要是打板子都不行,则有衙役们自行进入坊内街巷,挨家挨户取钱抵数。
彩芸姑姑连嫁衣都贡献了出去。
可是从皇城到应天府一百多里,一坊所筹,岂是一件嫁衣就够的。
没有了红绸绿布,就补上银子,没有银子了,就补上粮食牲畜,若是连粮食牲畜都没有,那就取走家里的桌椅板凳。
拆拆打打总能做些沿途修补的边角料。
卖糖角的黎家阿叔,连家里门板都被拆走了。
阿爹也是倾尽了全部家财,甚至交出了伯爵府少夫人送我的碧玉簪,才保住了家的样子。
可是又有多少个家,在这一夜之间,被扫荡一空呢。
太多的哭声,裹挟着雪花,飘荡在京城上空,宛如鬼号。
可我想皇城里的贵人应该是听不到的,书里都说官家是圣明人,若是真圣明,该是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