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书荒网 > 现代都市 > 完整版大明锦秀

完整版大明锦秀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锦秀》,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代表人物分别是朱允熥朱标,作者“岁月神偷”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老人就是这样,一旦看哪个晚辈顺眼了,怎么看怎么顺眼。朱元璋心道,”这孩子,走路这架势,和咱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急!“朱允熥错愕稍去,走到殿中,”孙儿参见皇爷爷!“如果一定要较真,这样的场合朱允熥应该自称为臣。但是他故意如此,如果是臣说就要小心,如果是孙子,那说错了也无妨。朱元璋笑笑,“起来吧!过来!”朱允熥快步上前,站......

主角:朱允熥朱标   更新:2024-02-07 20:1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版大明锦秀》,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锦秀》,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代表人物分别是朱允熥朱标,作者“岁月神偷”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老人就是这样,一旦看哪个晚辈顺眼了,怎么看怎么顺眼。朱元璋心道,”这孩子,走路这架势,和咱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急!“朱允熥错愕稍去,走到殿中,”孙儿参见皇爷爷!“如果一定要较真,这样的场合朱允熥应该自称为臣。但是他故意如此,如果是臣说就要小心,如果是孙子,那说错了也无妨。朱元璋笑笑,“起来吧!过来!”朱允熥快步上前,站......

《完整版大明锦秀》精彩片段


”蕃人,不只是高丽,琉球那些人!”

大学堂里翰林学士们还没开始讲课,几个小屁孩王爷围着朱允熥,崇拜的看着他口若悬河。

前一世的朱允熥本也是个爱说爱玩的性子,对小孩格外有耐心。这一世这深宫之中本就步步惊心,又要心思缜密,虽然锦衣玉食可日子实在太揪心。

和这些小孩说说话,也算是解闷。

“知道泉州港吗?”小王爷们眼睛瞪得大大的,亮亮的,朱允熥滔滔不绝,“泉州港在闽地,原来是天下第一大港口,什么样的蕃人都有,红毛绿眼,棕发高鼻。”

说着,朱允熥在自己手臂上比量一下,“那些人的汗毛,都这么长!”

“阿!”众小王爷发出一阵惊呼。

朱允熥又道,“除了皮肤白色的蕃人,还有纯黑的,浑身上下都是黑的!”

“有多黑?”唐王朱桱惊问。

“恩,这么说吧,关上灯,只能看到牙!”朱允熥生动的比喻一下。

“阿?”众王爷又是一阵惊呼。

“咳!咳!”前边传来故意的咳嗽声,朱允炆捧着书本皱眉望着这边,一脸不高兴。

大学堂是读书的地方,虽说翰林学士们还没到,没开始讲课,但是身为皇子皇孙,如此喧哗说笑,成何体统。

谁知,众位小王爷正听得入迷,谁也没搭理他。

几个小王爷本就是朱元璋幼子,生下来就注定了富贵闲人,又年纪小没有说什么深刻的心机,朱允炆这矮了他们一辈分,平常又比较生疏的皇孙,他们还不在乎。

事实上,这几位王爷在原本时空,因为少年时和朱允炆关系不好,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都不允许他们就藩。

反而是永乐上位之后,把这些小弟弟们送到了藩国去,并且赏赐不断,恩宠有加。

见几个王爷不当回事,朱允熥也不当回事。

朱允炆又故意咳嗽两声,“咳,咳!”

“你有病!”沈王朱模不耐烦道,“你要是病了,找太医!”

说着,冲门外喊,“来人,死哪儿去了,没听见淮王咳嗽吗?”

嗖嗖,几个太监跟电视剧中挎着盒子炮的翻译官似的,点头哈腰地围在朱允炆身边,嘘寒问暖。

“熥哥儿,你接着说!”朱模回头笑道,“那些红毛绿眼的蕃人,都是哪来的呀?”

“万里之外,坐船而来!”朱允熥笑道,“天下不止咱们一个大明,极西之地,还有很多国家。都是红毛绿眼的人,还有棕色的人!”

“到咱们这得多久?”唐王朱桱也问道。

“坐船也得一两年!”朱允熥说道。

众小王爷又是连连惊呼,最小的郢王嗓子稚嫩,嚷嚷道,“那么远,那以后抢他们可不好抢!”

“你傻呀!”沈王朱模说道,“人家坐船来的,怎么抢?咱们骑马能渡海?”

“咱们可以坐船去!”朱允熥微微一笑,“打仗可不只是陆地上打,水上也很带劲!当年皇爷爷争天下的时候,不就是在水上打败了陈友谅吗?”

众人正说话,外面传来一个声音。

“吴王殿下,陛下宣您觐见!”

朱允熥回头,是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

“有劳公公了,皇爷爷叫我何事?”朱允熥温和的笑笑。

虽说现在大明的太监没地位,可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总要给几分好颜色,给点礼貌。

黄狗儿压低声音,“三爷,是您那折子的事儿!”

朱允熥明白了,是自己的条陈被朱元璋看到了。

于是在太监的伺候下,整理袍服,往奉天殿而去。

“熥哥儿,早点回来接着说!”唐王在朱允熥身后喊道。

学堂里,皇子皇孙们注视着朱允熥消失,表情各不相同。

有人羡慕,也有人嫉妒,还有人不在乎。

几个最小的王爷不在乎。

沈王朱模百无聊赖的坐在凳子上,“哎,熥哥儿又去见父皇了!”说着,压低声音,”熥哥儿也真是胆子大,我一见父皇心里直突突!“

”我见了父皇,腿肚子转筋!“唐王说道。

郢王也凑过来,”我见了父皇,头都不敢抬!“

朱元璋最小的儿子,还没封王的小皇子奶声奶气地说道,”我....我一见父皇....尿裤子啦!“

~~~~~~

朱允熥边走边想,等下该如何应对。

改驿站为邮政,可是个大工程,而且还涉及到钱。

凡事一沾钱,就变得麻烦起来。

朱元璋要问的,大概就是如何收钱,如何保证驿站收的钱能真正成为朝廷的财源,而不是进了私人腰包。

要知道,这位皇帝,可是古往今来最痛恨贪官,也最知道官员什么德行的皇帝。

想说服朱元璋,就要拿出一套完善的制度。

朱允熥少年人走路极快,奉天殿转眼就到了。

但是刚大步流星的走进去,却愣住了。

殿中十几位身着朱紫袍服的官员,其中有他认识的,不认识的。

六部尚书都在,其他的应该是大理寺的少卿,太常寺的少卿等等。

看着自己孙子昂首挺胸而来,御座上的朱元璋满脸笑意。

老人就是这样,一旦看哪个晚辈顺眼了,怎么看怎么顺眼。

朱元璋心道,”这孩子,走路这架势,和咱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急!“

朱允熥错愕稍去,走到殿中,”孙儿参见皇爷爷!“

如果一定要较真,这样的场合朱允熥应该自称为臣。但是他故意如此,如果是臣说就要小心,如果是孙子,那说错了也无妨。

朱元璋笑笑,“起来吧!过来!”

朱允熥快步上前,站在御案边上。

“早上练武了?”朱元璋又问。

“回皇爷爷,耍了几趟拳脚,吃了一碗粥六个包子一个鸡蛋!”

“呵呵!好,能吃好!”朱元璋慈祥地说道,“你这个岁数,就得多吃!咱在你这个岁数,一顿饭恨不得吃下一头牛!”

祖孙两人一问一答,殿中群臣则是心头大震。

皇帝,什么时候这么随和过?

皇帝,什么时候和皇孙这么亲近过?

皇帝,此刻完全就像是一个普通百姓家关心孙儿的祖父!

再想想吴王这个称号,再想想朱允熥皇太子嫡子的身份。

许多人的心中,暗暗称奇的同时,也在思量着一个问题。

储位空虚,皇帝没说从儿子中选,反而对皇嫡孙格外恩宠!

做官的人,没有傻的。

而且,能爬到这个位置上的,哪个不是人精?

心里想着,脸上就有了表情。

尤其是詹徽这样的东宫旧臣们,简直欣喜若狂。

“知道叫你来什么事吗?”朱元璋笑问。

“孙儿知道,是孙儿所上,改驿站为邮政,为大明开源折!”朱允熥朗声道。

朱元璋点点头,心中对朱允熥的看重又多了几分。

别的不说,就说这股不怯生的劲头,难得!

要知道殿中可是聚集了大明中枢最有权力的官员们,普通皇子皇孙,这个场合不心怯已是难得,朱允熥不但不怯,而且说话掷地有声,更难得。

想要当领袖,除了才学,胆量,手腕之外,还要有气质。

“人来了,诸臣公有什么想问的,问吧!”朱元璋笑道。

朱允熥目光回转,看着群臣。

关于国事的考验,来了。


詹徽,大明吏部尚书。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晚年废除了 流行千年的丞相制,设立六部,六部大臣直接归皇帝管辖,更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的权力。

大明开国不过二十余年,统一天下时间更短。

文臣武将没有那么泾渭分明,而且这些人达官显贵之间,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联。所以当蓝玉传话请詹徽过来,后者二话不说,一个正二品的文臣,直接到了武人的队伍里。

“老詹!”蓝玉靠近些,小声说道,“你读书多,认字也多,你给咱们琢磨琢磨,皇上给三爷这吴王的封号啥意思?”

詹徽看看左右,“吴乃是万岁登基之前.........”

“说点干货,恁读书人就是这么墨迹!”蓝玉瞪眼道。

詹徽也不恼,他俩是姻亲,继续说道,“依在下看来,怕是皇储之位,要落在皇孙的头上!”

“那不是应该的吗?”景川侯曹震道,“吴王是太子的嫡子,当然........”

说着,只见詹徽摇摇头,“皇孙未必是皇嫡孙,侯爷难道不知道,昨儿皇上还封了二爷为淮王!”

众人顿时有些发怔,淮可是他们的家乡。

从根上说,他们都是淮人。

一个是皇帝登基之前的国号。

一个是大明皇族老家的封号。

还真不好说呀!

“俺不管那些,反正俺就认吴王,天王老子也不好使!”

东莞伯何荣一副兵痞的样子,咧嘴说道,“三爷是太子嫡子,三爷的娘是常大将军的闺女,俺就认他!”

众人纷纷附和,可是蓝玉却若有所思。

“你这么肯定,那位子会落在皇孙头上?”蓝玉在詹徽耳边说道 ,“太子虽然没了,可是诸王正是年富力强......”

说着,蓝玉的脑中忽然想起一个英武不凡的身影。

燕王。

燕王朱棣,驻兵在北平,为大明驻守国门。

从军事的角度和能力上来说,蓝玉十分欣赏燕王。

燕王数次深入漠北,打的蒙古人不断后撤,麾下都是骄兵悍将虎狼之士。

可是从个人情感,以及其他方面来说,蓝玉对燕王防备极深。

前年,他奉皇帝之命为大将军,征讨漠北蒙古。

大明开国武将,死的死老的老。蓝玉已经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凭借赫赫战功,还有大将军这个身份,蓝玉发现,他竟然调动不了燕王手下的兵马。

那些精兵强将,只认他燕王,不认什么大将军,更不认朝廷。

当时太子朱标尚在,蓝玉多次给太子写信说过,燕王有异志。

可是太子仁厚,对兄弟手足颇为宽容,根本没听进去。

其实不是没听进去,而是太子在,燕王有异志也要压在心底,他根本无法撼动太子的地位。

但是现在太子没了,真要是那个位置落在皇孙身上。

届时陛下百年之后,怕是血雨腥风!

“哼哼!”想到此处,蓝玉冷笑两声,心道。

“不怕你有反心,就怕你不来!那个位置若真是落在三爷头上,你燕王敢反,俺就跟你老账新账一起算!”

“万一要不是三爷呢?”

蓝玉又陷入迷茫。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三爷年纪尚小,平日也没什么明主的样子,万一万岁爷不喜欢?

蓝玉刚毅的脸上,露出一丝落寞。

他蓝玉能有今日,靠的是两个人。

一是他的姐夫,朱允熥的外公常遇春。当年若不是常遇春极力在皇帝面前推荐,他还是一个小兵。

第二就是太子,自己的性子有些粗暴跋扈,若不是太子念着亲情维护,怕也是早死了。

而且开国之后,太子更是力排众议,数次在皇帝面前给自己加官进爵,让自己独领一方。

“俺蓝玉虽然是粗人,但是俺知道啥是忠义!皇储之位必须是三爷,若不是三爷,以后俺拼了命不要,也要扶三爷上位!这样俺才对得起俺的姐夫,对得起俺外甥女,对得起太子爷!”

~~~

紫禁城,奉天殿,后院。

初春的鲜花在阳光下盛开,朱元璋独坐在花厅之中,面如沉水似乎在想着什么。

侍卫宫人都在皇帝十步之外,屏声静气,丝毫不敢打扰沉默的皇帝。

朱元璋手边的石桌上,简朴的瓷碗中装着一碗金黄色的小米粥,里面一颗剥了皮晶莹剔透的鸡蛋,还有两盘小菜,一个烧饼。

身为天下至高无上的帝王,朱元璋却简朴的让人不敢置信,所穿的是布衣,所吃的不过是普通百姓人家的饭食。

虽然他是皇帝,可是他心中始终记得自己的出身,一个饭都吃不饱的农家子弟。年少时跟着父兄在地里辛苦劳作,粗茶淡饭半饥半饱的生活告诉他,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而当了皇帝之后,他也深知,百废待兴的大明帝国之中,还有许多人在忍饥挨饿。

渐渐地,粥凉了,香味也散了。

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见状,斗胆上前,小声说道,“陛下,用膳吧!”

黄狗儿五十多岁,原是大都城蒙元皇宫中的太监,后大都城破,被俘虏送至应天府宫中,伺候大明皇帝。

蒙元时天子宠信奸臣宦官,可是如今的大明,皇帝对这些没卵子的人,极为厌恶。只是伺候,在朱元璋的眼里太监算不得人,只能照顾他的起居,其他事一概不能多嘴。

若不是黄阿狗尽心尽力了伺候了几十年,只怕是这句用膳都不敢说。

“吃不下!”今天是朱标送葬的日子,朱元璋正在悲伤之中,没有半点食欲,“拿下去吧,留着咱晚上吃!”说完,挥挥手显得有些不耐烦。

“陛下!”

黄狗儿忽然跪下,磕头说道,“奴婢斗胆,请陛下进一些。您已经几天没好好用膳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奴婢无用之人,实在是心疼主子!”

“你......”朱元璋本想发怒,可是最后那句心疼主子,让他心中一缓。

他厌恶太监,但不是无情之人,何况这个奴婢伺候了他十几年。

“知道了,拿下去吧,咱现在不想吃!”说着,朱元璋站起来,在花园之中走动,见到那些盛开的花草,脸上露出些寂寥,“原来皇后在时和咱说过,宫里这些地方都种了花花草草可惜了,不如种些蔬菜,养些鸡鸭!”

“当时咱还笑话她,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说到这,朱元璋眼神又有些悲痛,“当日,听她的好了。以前在应天的时候,军粮紧张,她在王府里也种了许多庄稼。”

“咱在外打仗,她带着几个儿子在地里忙活。老大听话,说啥干啥,老四总是不老实,干一会农活,就惦记舞刀弄枪!”

“咱有一次回家,正好看见他们娘几个在那收割庄稼!”朱元璋的脸上显先是露出幸福,随后又变成暴怒,忽然用力踩踏着那些盛开的鲜花。

“开这么好看,有个球用?当吃还是当喝?你开这么好看,给谁看?咱媳妇和儿子都没了,你她娘地还开这么好看?”

他本是武人,虽然年老可是力气还是很大,几番踩踏之后,精心修正的花草已是不成样子。

“陛下!”暴怒之时,身后传来声音。

“说!”朱元璋怒道。

“中书舍人刘三吾大人来了!”宦官报告。

朱元璋平复下心中怒气,整理下衣服,“让他过来!”

没一会儿,一位夫子模样,稳重大方的读书人被带了进来。

大明中书舍人刘三吾。在废除宰相制度之后,中书舍人就等于半个宰相,非皇帝的心腹,有大才干者不能居之。

后世人都说,朱元璋不喜欢读书人,其实实在冤枉了他。

朱元璋喜欢的是,那些愿意做实事,有真学问,有好的品德的读书人。

他也乐于倾听,善于任用这些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一心为民的读书人。

“臣,刘三吾参见陛下!”刘三吾五十多岁,面容儒雅。

“起来吧!”朱元璋摆摆手,吩咐道,“给刘大人搬个凳子来!”

边上侍奉的黄狗儿,赶紧以首领太监之尊,给刘三吾搬来一个凳子。

刘三吾连谢都没有一个,直接一屁股坐下。

黄狗儿也不敢让他谢,肃手退到一边。

“找你来有个事儿!”朱元璋也搬个凳子,和刘三吾面对面坐下。

“陛下何事?”刘三吾问道。

小说《大明锦秀》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