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绣完整文本》,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允熥朱元璋是军事历史《大明锦绣》中的主要人物,梗概:”皇上!皇上!“李景隆满脸是泪,手脚并用的爬进来,跪在那里当当的磕头,”老爷子,您可别吓唬我呀!“这也是个人精,知道在皇帝面前拼命的表现。看他痛哭流涕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皇帝的儿孙。”老天爷,俺愿意用俺的寿命,换俺舅爷!“李景隆嘴里念叨着,说的都是淮地乡音。朱允熥注意到,朱元璋苍白的脸上露出些笑意。此刻,朱允熥心中一疼,......
《大明锦绣完整文本》精彩片段
明亮的宫灯,照亮脚下的石板,照亮路边的宫墙。
宫人们小心的,无声的走在两边。朱允熥扶着朱元璋,慢慢朝奉天殿走去。
可能是劳作了一天,年老的皇帝有些累了,一路上也不说话,只是朱允熥说话的时候,满脸慈祥的笑容,偶尔有些轻咳。
毕竟是老人了,这个时代的人六十岁就算是长寿。早年间,朱元璋征战四方一身都是旧伤,现在人老了,多少有些心肺功能不足。
“皇爷爷慢点!”上台阶的时候,朱允熥小声提醒。
“嗨,你爷爷又没七老八十眼花耳聋,你搀啥!”朱元璋笑道,“咱是马上的天子,一辈子打仗打出来的汉子,走路还让你扶,成啥了?”
人老心不老,老也不服老。
朱允熥笑道,”孙儿这不是孝敬您老吗?“
”真孝顺就好好读书,好好练武,给爷爷,给你爹争气!“朱元璋踩着台阶笑道。
”孙儿记住啦!“朱允熥笑道,”皇爷爷也要爱惜身体,别总觉得自己行,再行您也六十多了。“
要是别人这么说,朱元璋早就大怒让人宰了。可是自己孙子嘴里说出来,既暖心又妥帖,更有种孩子长大了,知道照顾老人的欣慰。
”放心吧,你爷爷硬朗着呢!“进寝宫的那一刻,朱元璋咧嘴笑道,”咱虽然老了,可是咱还舍不得死呢,咱还等着再看一代人,看你们这些臭小子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呐!“
”孙儿呀,给您老生一百个重孙子!“
朱允熥笑道,随后对朱元璋身边的宫人吩咐,”晚上都好好伺候,皇爷爷今天累了!“
”奴婢们明白!“宫人们在太监黄狗儿的带领下,齐声答应。
”皇爷爷,孙儿告退了!“
”走吧,回去早点睡,晚上别看书,对眼睛不好!“
看着朱元璋慢慢进去,直到没了身影,朱允熥慢慢转身。
但就在他转身的一刻,忽然听到里面传出剧烈的咳嗽,还有太监的惊呼。
”陛下!陛下!“
”咳!咳!“
当下,朱允熥毫不犹豫直接转身冲了进去。
来这个世界之后,尽管他心中有着诸多算计,可对于这个对他关爱有加的老人,心中始终存着真情实意,也真的把他当成自己的长辈。
“皇爷爷!”朱允熥惊呼,冲进朱元璋的寝宫。
龙床上,高大的老人不住咳嗽,嘴里吐出粘痰。而且,因为咳嗽,明显有些上气不接下气。
“传太医,快!”朱允熥吩咐一声,不住的拍打朱元璋的后背。
“呃呃~~~呃呃~~~~”朱元璋的手抓住了朱允熥的手,不住的咳嗽,想说什么却始终说不出来。
“皇爷爷,没事的,没事的,孙儿在,孙儿在!”
真情流露之下,朱允熥的泪水决堤而出。
现在是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不会这么早死,可是看着老人被疾病折磨的模样,他还是心中很疼。
在朱允熥的拍打之下,朱元璋咳嗽声慢慢小了起来。
这时,外面一阵嘈杂的脚步响起。
宫中常备的御医满头大汗的进来,几个人慌的手中的药匣子都拿不稳当。
“慌什么?”朱允熥怒斥,“你们是救人的,你们心慌了,能救好吗?”
“臣等该死!”几个御医满头冷汗。
御医看着威风,其实稍有不慎就要掉脑袋。这位洪武皇帝又是个极爱迁怒于人的,当年太医院许多御医因为没治好他的外甥李文忠,都被砍了脑袋。
现在,给年老的皇帝看病,还没看他们就已经先慌了,先怕了。
“皇爷爷只是小病,可能受了风寒才咳嗽,你们不必惊慌。”朱允熥继续说道,“赶紧!”
“臣斗胆,给陛下请脉!”一个御医战战兢兢的手指搭上朱元璋的手腕。
“呃!”朱元璋长出一口气,躺在床上,嘴里喃喃,“老了,老了!”
这时,外面又是一阵脚步声。
侍卫来报,内阁中留守的大臣纷纷到了殿外。中书舍人刘三吾带头的几个中枢大臣,还有紫禁城侍卫统领,禁军指挥使李景隆等武将。
“来这么快?”
朱允熥心中瞬间警觉,皇帝生病了,这些人是必须到场的,但是他们怎么来的这么快,而且和御医脚前脚后。
看看殿外等着的大臣们,个个神色匆匆衣冠不整,似乎刚被人从值班房里喊出来。
“有人告诉了他们?可是皇爷爷刚才没有说通知大臣,那到底是谁,告诉他们皇帝病重!”
一个御医给朱元璋把脉,另外几人查看皇帝的眼睛,舌苔。
朱允熥看看他们,把目光转向寝宫之后。所有的宫人都颤抖着,站在宫殿的角落里。
忽然,朱允熥的目光在一个人头上定格。
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头上都是汗水,而且呼吸急促,显然是跑了许久才回来。
可是值班御医就在寝宫之外侍卫房中,一墙之隔而已,用的着跑这么快?
这里虽然是朱元璋 的寝宫,但他勤政不休,住在外廷而不是有女眷的后宫,情急之下就是喊一嗓子都听到了,何必用跑?
再说,他一个皇帝 的贴身总管,就算是想报信给别人,也用不着自己去。
这时,外面又响起几声惊呼。
“陛下怎样了?”
“我皇祖父如何?”
吕氏和淮王朱允炆也到了,他们是住在内廷深宫之中,怎么也来的这么快。
看着黄狗儿头上的冷汗,朱允熥似乎明白了。
这条阉狗是跑去给吕氏母子报信去了,又抢在他们之前跑回来。
看来,这宫里还真是暗中错综复杂呢!
他吕氏为了朱允炆,这些年还真是没少下功夫,没少收买人心。
想到此处,朱允熥的目光有些发冷。
据说,朱棣发动靖难的时候,打到了南京城下。
本来凭着应天雄伟的城墙完全可以等到勤王之师,是朱棣的内应们打开了城门。除了李景隆这个二五仔之外,还有许多宫人。
而朱元璋和朱允炆都有一个特点,出名的对太监不好!
“陛下好些了吗?“一个御医跪着揉着朱元璋的穴位,小声问道。
朱元璋嗯了一声,闭着的眼睛睁开,睁开的霎那看到了朱允熥关切带着泪痕的脸,他脸上的皱纹动动,嘴角也动动。似乎是想笑,可是最终没有笑出来。
”皇爷爷,孙儿在呢!“
朱允熥拉住朱元璋的手,对方的手指也反握住他。
”叫!“朱元璋含糊一声说道。
朱允熥还没说话,黄狗儿大声道,”陛下有旨,诸臣功觐见!“
看着那条阉狗,朱允熥心中冷笑。
皇爷爷身边这个贴身太监,肯定不是和自己的一路的。
他是吕氏的人,他早就被买通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子们进来,纷纷在寝宫门外跪倒,从门口焦急的往里看着。
”皇上!皇上!“李景隆满脸是泪,手脚并用的爬进来,跪在那里当当的磕头,”老爷子,您可别吓唬我呀!“
这也是个人精,知道在皇帝面前拼命的表现。看他痛哭流涕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皇帝的儿孙。
”老天爷,俺愿意用俺的寿命,换俺舅爷!“李景隆嘴里念叨着,说的都是淮地乡音。
朱允熥注意到,朱元璋苍白的脸上露出些笑意。
此刻,朱允熥心中一疼,这个老人一辈子都是为了家族而战斗。可是那些晚辈呢,大概都是指望他给自己加官进爵荣华富贵。
忽然,一个人影仓皇的进来,也是满脸泪水。
”皇祖父,皇祖父您怎么了,您别吓唬孙儿!“朱允炆跪在床边,声泪俱下。
而吕氏在门外,哭天抹泪。
”过来!“这时候,气息不稳的朱元璋指向那些大臣们。
刘三吾等文臣跪着爬进来,跪在地上。
朱元璋想挣扎着坐起来,却有些无力。
忽然,朱允熥感觉被他抓着的手生疼。
只见,朱元璋一只手拉着朱允熥,一只手颤抖着指着朱允熥。
”他.......他........吴王.....为...大明!“
“阿!”浑身镶满弹片的元军落马惨叫。
下一秒,矫健的明军一锤砸碎了他的脑袋。
天地之间,是最原始的,血与肉的搏杀。
明军像是刺猬,应对草原野狼的爪牙。
圆形的方阵呈环状,像洋葱一层又一层。
元军的骑兵每拨开一层,都要刺痛的落泪。
而且,因为冲锋的骑兵太多,接地面太小战场显得格外拥挤,骑兵渐渐失去了速度。
双方变成了混战,谁先松气,谁就败了。
但是,大明不可能松气。
这里是死地,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死战。
咚咚咚,蓝玉拼命的挥舞双臂,捶打大明的军鼓。
“大帅!”年轻的亲兵跑来,“侧面,数千元军翻身下马,朝咱们冲来!”
咚!
蓝玉敲出最后一个音符,把鼓锤交给别人。
“濮玙!”
“末将在!”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将领出现。
年轻的将领眉宇间都是英气,盔甲在他身上勾勒出完美的线条。
“带人,推下去!”蓝玉命令。
“喏!”
看着年轻的将领,带着精锐甲士离去,蓝玉对着他的背影大喊,“濮玙,莫堕了你爹的威名!”
濮玙的身形微顿,随后深吸一口气,举着手里的铁骨朵,“大明男儿,死战!”
随后,他带着上千精锐步卒,居高临下的冲击。
他喊的,是他父亲曾经的口号。
濮玙西凉侯,乐浪公濮英之子。
洪武二十年跟随大将军冯胜和蓝玉北伐,北元太尉哈纳出投降。
班师回朝之时,带领三千军兵殿后的濮英被埋伏的元军包围。
三千人全部战死,濮英力战被俘。但是趁着元军不备,抽出腰间匕首。
大呼,大明男儿,死战不降,自杀身亡。
元人感其刚烈,将尸首送归明军。
~~~
战场惨烈到了极点,随时都有人倒下。
蓝玉所在的沙丘侧面,黑压压的元军下马,踩着沙子举着圆盾,拎着弯刀,无声的冲锋。
“大明男儿!”一声怒吼,濮玙在高出冲下。
他身后,无数铁甲步卒发出父辈的嘶吼,“死战!”
“杀虏哇!”
砰,濮玙的铁骨朵砸碎一元军的头颅。
低头撞入元军的人群中,如狼似虎一般左冲右突。
马上,我们或许不是你们的对手。
但是在地上,全身包裹在铁甲中的大明士卒,天下无敌。
元军的钢刀在他们身上摩擦出火花,他们手里的钝器无情的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大漠的风,更急了。
一场厮杀,持续到了天黑。
黄沙上都是人类的尸体,还有伤员的惨叫。
蓝玉依旧坐在马扎上,纹丝未动。
~~~
“此战,沈阳侯,徽先伯,怀远侯,宁州男之子皆战死!”
“西凉侯濮玙连换两幅铁甲,阵斩哈咎之侄,阔查帖木儿。”
“臣之大军与贼厮杀一天,死伤........”
念到此处,朱允熥声音有些哽咽,“死伤半数......”
两万多步兵,对三万多骑兵,不但没有崩溃,反而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为了包抄的其他明军争取时间。
一天时间,一万多人战死。
这是多么惨烈的战斗!
“男儿到死心如铁。”朱允熥继续念道,“军中男人至死,头颅仍望向中原方向......是夜,元军撤退,将臣所剩半数步军团团围住,等待天明!”
精选一篇大明锦绣穿越、魂穿、历史、佚名穿越、魂穿、历史、小说《大明锦绣》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佚名,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岁月神偷,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大明锦绣目前已写5712615字,小说最新章节第164章 暴雪(8),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连载中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书友评论
作者是女孩?奴家??哈哈。。快些更新吧,希望这小吴王能在出宫此行遇到个执手一生人儿。
每天更新200篇,给你刷🚀
朱高炽怪不得能得朱元璋的喜爱呢,朱高炽和朱标很相似啊
章节推荐
第376章 既当又立(1)
第377章 既当又立(2)
第378章 小人(1)
第379章 小人(2)
第380章 怒骂(1)
作品阅读
打出去,简单三个字,却让所有人勃然变色。
几个翰林学士,脸色大变。
那些皇子皇孙,差点拍手叫好。
而窗外的朱元璋,眼神中满是欣赏的笑意。
“孙儿看了些闲书!”朱允熥对朱元璋笑道,“上面说南方的安南,暹罗,真腊等国一年四季如春,地广人稀稻米三熟,还有数不清的江河可以提供鱼虾,树上都长着果子,当地人几乎不务农都不用挨饿。”
说着,朱允熥笑笑,“还有那个今日朝贡来的琉球国,那块地方最适合种着甘蔗,盛产蔗糖,如今大明兵强马壮何不占了那些地方,慢慢的移民工过去.......”
“殿下!”刘三吾忽然正色道,“国之大,好战必亡!”
“殿下,中华物华天宝,何须那些蛮夷之地!”
“殿下,切忌乱言,不见隋炀帝前车之鉴乎!”
“殿下,百姓怎能轻离故土?小心民变!”
朱允熥说过的打出去,不言而喻,就是要打下这地方并且占领。
他这番充满了侵略性的言论,在翰林学士们的耳中,简直是不务正业,劳民伤财,好大喜功。
此时,一直没说话的朱允炆也开口了。
一副兄长的派头说道,“三弟,胡闹什么?这些藩国,都是皇祖父亲自定下的不征之国!”
你一个五十万大军都打不过你叔叔几万人的军事白痴,就别跟着说话了!
朱允熥心中腹诽,淡淡地回道,“皇爷爷说不征之国,是为安抚藩国之心,当时大明根基未稳,才那么说!”
“将来我大明人口越来越多,还有每年那么多的囚徒,与其让他们挨饿,与其管着他们,不如给他们兵器,让他们去 那些所谓的蛮夷之地。”
“又不用朝廷出动大军,几十年之后,推行汉字汉语,那块地方不就变成我大明的领土了吗?”
后世大音帝国就是这么干的,什么西兰花,袋鼠国不都是如此吗?
朱允熥理直气壮,“再说,藩国哪有郡县好?既然他们仰慕中华,文化礼节也都是取自中华,还分什么藩呀?直接郡县!”
说着,看看屋里的皇子皇孙们,“若是怕镇不住,以后可以分封宗室子弟........”
“吴王殿下!”刘三吾已是怒发冲冠,直接冲进屋里,朗声道,“中华内圣外王,不能刀兵加于藩国,大国要有大国的威仪和礼节。你.....殿下,这番话要是让藩国知道,如何看待大明,如何看待陛下,如何看待殿下?”
“好啦,好啦!”朱元璋在窗外摆手,笑道,“小孩无心之言,计较那么多干啥?”说着,笑容收敛,环视一周,“今日吴王这些话,一个字也不许传出去,听见没有?”
“臣等遵旨!”
今日朱允熥又是改税,又是要给藩国设置郡县,实乃骇人听闻之言。
朱元璋不许别人传出去,就是对朱允熥的爱护。
但是,别人不认可朱允熥的话,朱元璋却是认可。
他武人出身,世间真理都在刀把子上,真要是信了那些所谓的翰林学士的言论,他现在就不是皇帝,而是乖乖种地呢。
说不征之国,是为了稳定边疆,而不是真让着那些什么蛮夷小国。
不打不是不想打,而是鞭长莫及,财政负担太大。
要是能像蒙古人那样,把天下能看见的土地都打下来,建立一个日不落的大明帝国,朱元璋一万个愿意。
学堂里鸦雀无声,朱元璋看看天色,“继续读书吧!”说着,转头就走,却又再次转身,“老三,中午和咱一块吃饭!”
“孙儿遵旨!”朱允熥笑道。
窗外,皇帝走远,刘三吾对方孝孺说道,“吴王殿下聪慧不凡,于国家大事见解独特,但是善于弄险,喜欢刀兵,以后还要多多留心,不能让吴王误入歧途!”
说着,他已是忧心忡忡。
皇帝对吴王殿下的喜爱溢于言表,再加上立皇孙之事,如果大位真的给了吴王。
那,一个喜欢侵略的帝王,会把这个国家带往何处呢?
往回走的朱元璋,心中却是另一种想法。
刚才,朱允熥带给他的震撼,久久不能散去。
这孩子对于国事有着深刻的见解,对于国家的未来有着独到的眼光。
尤其关于土地那些话,说进了他的心里。
至于朱允熥所说占了那些藩国,在他心里根本不是事儿。
而且从孙子的口中,他似乎看到了一条大明江山万年的永固之路,一条历朝历代都没有走过的路。
他虽然是平民帝王,却如何不知道那些蛮夷之地物产丰富?
现在中原所种的稻种,都是那些小国传来的优质稻种。
江南之地一年两熟就是粮仓,真要是占几个一年三熟的地方,百姓还用挨饿吗?
况且孙儿所说的不用朝廷动用大军,步步蚕食的想法很对。
那么多囚徒,那么多罪犯,还有无地的百姓发过去,先建立军垦,然后慢慢推广,再派些地方官!
当官的不好弄!
朱元璋边走边沉思,那些书呆子生怕死在蛮夷之地,让他们去云南广西当官都跟杀了他们似的,藩国.....
等等,朱元璋想到了什么,走着走着忽然笑了。
以后那些贪官可以不用杀了,不如废物利用,发配蛮夷之地替朝廷教化四方,牧守城池多好。
想着,朱元璋忽然笑出声。
边上的侍卫们对视一眼,纷纷诧异。
自从太子没了,皇爷很多天没笑过了。
不只如此,皇爷有很多年,没这么高兴的笑过了。
~~~~~
上午书读完了,翰林学士们布置了今天的功课,宣布散课。
下午则是皇子皇孙们喜闻乐见的骑马射箭,还有摔跤搏击。
皇明朱家武功起家,朱元璋自然不肯让儿孙变成四肢不勤的病秧子。
翰林们刚走,几个比朱允熥还小的小王爷顿时围了上来。
沈王朱模双眼发亮,“熥哥儿,那蛮夷之地真有你说那么好?一年三熟,人不干活都饿不死?”
其他几个小王爷的眼中,也闪烁着浓浓的求知欲。
朱允熥脑中忽然有了一个主意。
朱元璋分封诸王在边关的想法是好的,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皇帝坐镇在中央,兄弟子侄在外打仗。
但是再好的想法到了后来,也会走样。
有明一代,中后期那些藩王都成了猪了,圈起来在封地养的,鱼肉百姓的猪。他们是荣华富贵了,天下最好的土地都封给了他们,可是却苦了百姓。
明末时期的农民造反,杀一个藩王够十几万大军吃一年。
与其让这些藩王祸害中原百姓,那将来如果自己能当政,还不如把他们远远打发了,分封到所谓的藩国去。
“那是自然!”朱允熥笑道,“我在书本上看,那些当地的蕃人住在草房里都不干活,睡醒了随便找棵树踹两脚,就有果子落下来,吃饱了他们接着睡,睡醒了接着吃!”
“那不成猪啦?”唐王朱桱纳闷道。
“光吃果子也不成呀,不吃肉?”郢王朱栋也说道。
“肉到真不怎么吃,那些人长的很小!”说着,朱允熥在胸口比划比划,“他们的个头,也就到这!”
“哈哈哈!”诸位小王爷咧嘴傻乐。
朱允熥忽然压低了声音,“那边不但有饿不死人的农作物,还盛产犀牛角,象牙,珍珠宝石,还有黄金!”
“啊!”瞬间,几个小王爷眼神睁大。
“他们都不会用,你说放他们手里不是浪费了吗?”朱允熥继续引导着这些小王爷的思路。
“要是给咱们就好了!”沈王朱模喃喃道。
“人家能给吗?”最小的唐王说道。
“不给还不好办!”朱允熥笑道,“抢呀!”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启禀陛下........”
户部尚书傅友文刚开口,朱元璋就打断他,一指朱允熥,“他是监国,跟他说。咱现在病着,不舒坦!”
傅友文讪笑一下,“启禀吴王殿下,第一批邮票已经印出来了,请您过目!”他话音落下,身后的户部侍郎微微躬身,递过一个奏折的硬本。
直接翻开,里面贴在硬纸壳上的大明第一代邮票,还带着油墨的香味。
邮票烟盒一般大小,一张邮票上书写着四个大字,大明邮政。字不好看,但是苍劲有力,是以朱元璋的手书为范本印刷出来的。
“皇爷爷您看!”朱允熥笑着说道。
朱元璋也微微侧身,只见邮票印刷的很是精美。
半个巴掌大,四周都是锯齿边儿,大明邮政四个金色大字之下,是若隐若现的五爪金龙,边上还隐隐盖着红色的印记。同时为了防止造假,邮票上还刻了一些,大明户部的标记,以及年号。
这个时代的邮票能够制作成这样,已经足够精美了。
朱允熥由衷的赞叹着,这枚邮票上,传统山水画层层渲染的画法和印刷装裱技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好看!”朱元璋点点头,随即又问道,“咱写字这个,制一张多少钱?”
“回陛下,您御笔为范本的邮票,第一批只印了一千张,每张耗费七钱银子.....”
“啥?”朱元璋差点从床上跳下来,怒道,“老百姓一斗米才多少钱,你们制一个纸片片要七钱?”
“皇爷爷息怒!”朱允熥赶紧劝住。
“这是您的御笔邮票印刷要精美,当然耗费钱财!”朱允熥笑着说道,“不过,虽然成本是七钱银子,可是卖的价也高呀!”
“这一张多少?”朱元璋盯着傅友文问道。
后者低下头,小声道,“三十.....三两?”
“小家子气了!”朱允熥开口道,“这是大明开国皇帝的御笔范本邮票,买回去是当成传家宝的玩意,三十两怎么行,一百两!”
“一百两?”朱元璋也吓一跳,“大孙,太多了吧!二品大员的一年的俸禄,也才一百多两!”
“不多不多!”朱允熥笑道,“皇爷爷,咱们卖一百两都亏了!”
这样的邮票谁舍得用来寄信,皇帝手书买回去恨不得供起来,和古玩字画一样代代相传。
随后,又翻着那个贴满邮票的奏折,后面是当代书法家,刘三吾手书为范本邮票,蓝底上长城,上书天下驿站四个大字。
”这是刘学士的手书,定价就二十两!“朱允熥拍板,笑道。
接下来,是那些卖两个钱的普通邮票,印刷的就相对粗糙。其他的还有商票,货票等等票据,林林种种几十张。
驿站改为官民两用邮政,已经昭告天下,而且率先在应天府即将实行。这些日子朱允熥虽然没出宫,但也知道这事在民间可以说是引起了轰动。
应天府城外的驿站中,每天都有商贾和百姓去问询。
”什么时候发卖?“朱允熥合上满上邮票的本子,问道。
”臣来,就是请陛下和吴王殿下定夺的!“傅友文回道。
”皇爷爷,这开天辟地第一回,您老定个日子吧!“朱允熥笑道。
朱元璋想想,”今天是七月二十八,就选八月初一吧,吉利!“
”臣等遵旨!“
臣子们,正说着,寝宫门口,黄狗儿捧着用黄布包裹着的东西进来。
”啥东西?“朱元璋问道。
”回陛下,这些日子您身有恙,太子妃和淮王在佛堂日夜诵经,亲手写的孝经。“说着,黄狗儿慢慢上前,递了过来。
”呵呵!这两人还真是不死心!“朱允熥心里暗道,”只怕适得其反!“
听到是孝经,朱元璋脸色柔和几分。
但是掀开黄布之后,顿时勃然大怒。
”这是用血写的?“朱元璋把孝经扔在地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残害身体算哪门子孝?“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清晨,触入眼帘的晨光五彩斑斓。
三两只小鸟在枝头跳跃,几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翩翩起舞。
奉天殿后的花园中,朱允熥打了一套军体拳,出了一身汗之后。和朱元璋坐在花厅的石凳上,一同用早饭。
金黄色的小米粥,白如玉的煮鸡蛋,一碟子香油拌咸菜,三笼龙眼包子。
“把上面那素的给咱,你吃那两屉荤的。”朱元璋把咸菜拌进粘稠的小米粥中,嘬了下筷子说道,“两屉都吃了,别剩!”
朱元璋吃饭很快,端着碗呼哧呼哧。
朱允熥还在长身体,吃起来也是风卷残云。
两人一个吃起来没有皇帝样,一人吃起来没有王爷样,反正是怎么痛快怎么来。
正吃着饭,黄狗儿蹑手蹑脚的靠近,“陛下,蒋瓛大人来了!”
“叫!”朱元璋把最后一口粥喝完,碗里干干净净。
“臣蒋瓛,参见陛下,参见吴王殿下!”面容刻板,身材高瘦的蒋瓛跪在地上,磕头说道。
“洛阳的事儿,知道了吧?”朱元璋问。
“臣,知道!”蒋瓛话不多,他这个位置,这个官职,也容不得他话多。
“嗯,这案子吴王督办,有什么事以后秘折给他。”朱元璋站起身,往殿里走,“这也是你的主子!”
(主子这个词不是清代专有,早在朱元璋创业初期,楚国公廖家兄弟来投,朱元璋就说乱世之中武人要找个好主子,求得富贵。但是主子,也不是清代那种奴隶制的关系,而是私人君臣的关系。)
你主子?蒋瓛抬头看了眼朱允熥,眼神中难得有了些波澜。
他这样的人必须要喜怒不形于色,失神就代表着心中震撼至极。作为皇帝的私人心腹,他的人生信条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只有皇帝才是他的主子。
而现在皇帝轻飘飘的一句,吴王也是你的主子,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皇帝心中已经选定了吴王,吴王是所有锦衣卫下一位的主人。
想到此处,蒋瓛的表情更加恭敬几分,朱允熥没说让他起来,他始终谦卑的跪着,头也不敢抬。
“今日会有旨意发到刑部,大理寺,督察院。”朱允熥吃完了放下碗,面色有些沉重,没有笑意,“洛阳倒卖储备粮草是大案,你亲自跑一趟吧!”
“臣,即刻动身!”蒋瓛叩首道。
“此案所涉及的人员全部锁拿回京,涉及的财产人口一律查封。”朱允熥话中带着告诫的意味,“孤知道下面办案的人不容易,但是你要管好你的人,别查封财产的时候浑水摸鱼!”
说着,朱允熥的声音变得有些阴森,“在三司会审之前,所有人犯不得私刑拷打,涉及的财产以后也都要上交国库,你的人别动不该动的心思。”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锦衣卫也不是什么好人。这些人为了功绩,才不会管别人的死活,事情越大他们越高兴。而且涉及到钱财这东西,他们免不了上下其手。
“臣明白,臣亲自办理此案!”蒋瓛郑重道。
“不是信不过你们,而是这案子要办得漂亮,既不能让有罪之人逃脱,也不能牵扯到无辜的人。”朱允熥脸上带上些笑意,“做好了,升官发财孤自会给你们请功。但是做不好,做出什么丢人的事,谁都保不住你们!”
蒋瓛背后冷汗淋漓,原以为吴王年少会好说话一点,没想到吴王居然把下面的人心看得如此透彻。这吴王将来和皇帝一样,都是个眼里不揉沙子,要小心伺候的主子。
“臣,明白,臣一定尽心尽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