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郭振东李云龙的现代都市小说《亮剑:老李,你有我勇么?畅读佳作》,由网络作家“码字农民黄三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删减版本的军事历史《亮剑:老李,你有我勇么?》,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码字农民黄三戒,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郭振东李云龙。简要概述:散发展,咱们一排离开赵家峪驻地后,准备往哪儿去啊?”郭振东回道:“大孤山,陈家峪。”“陈家峪?”一听这话,张文化顿时面色一紧,难以置信的问道:“排长,你是打算带着一排到大孤山陈家峪一带去发展壮大?”郭振东点了点头。见状,张文化一把拉起郭振东的衣袖,示意他借一步说话。两人来到僻静处,张文化神色紧张的说道:......
《亮剑:老李,你有我勇么?畅读佳作》精彩片段
从团部离开后,郭振东当即返回一营三连驻地,着手安排部队分散发展的工作。
他将三连一排的战士一分为二,由自己带着段鹏、李老九两人去倒卖军火的黑市上提货,副排长张文化则带着剩余的战士们打包整理行军装备,做好部队开拔前的准备工作。
此前,郭振东已经在倒卖军火的黑市上和一个晋绥军中主管后勤的军需官搭上线,约定以十五根金条的价格,从军需官的手中购得八成新的捷克式轻机枪两挺,九成新的汉阳造步枪30支。
除此之外,还另以五百现大洋作价,购买了子弹三千发,手榴弹两箱。
郭振东带着段鹏和李老九在双方在约定的地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最后有惊无险的带着这批军火返回。
值得一提的是,郭振东从系统中用杀敌奖励的经验值兑换的一门民20式82毫米迫击炮和十余枚炮弹,也被他神不知鬼不觉的放进了这批从黑市中够得的军火之中。
这批军火,足以让三连一排在短时间内鸟枪换炮,战斗力成倍提升。
要知道,民20式82毫米迫击炮,在当时的国内抗日战场上,只有国军部队的团一级作战单位才配备得起。
所以,当郭振东一行带着这批军火在赵家峪驻地外,与副排长张文化率领的一排剩余战士碰头后,马车上的东西顿时引得张文化失声惊叹:
“迫,迫击炮,排长,迫击炮!”
副排长张文化在发现藏在马车上的迫击炮后,顿时两眼放光,激动得差点蹦了起来。
“嘘,副排长,你小声点!”
这时,一旁的一班长李老九当即做出一个不要出声的手势,凑到张文化的耳边,压低声音道:“副排长,低调点,可不能让外人听见了,这万一传到团长的耳朵的,郭排长费尽心血弄来的这门迫击炮,还能落在咱们一排手上啊!”
“明白,明白!”
闻言,张文化恍然大悟,继而冲着郭振东会心一笑。
关于段鹏从大汉奸朱成壁家中搜出来十几根金条和一笔现大洋,决定捐给部队充作军费的事情,排长郭振东已经提前和张文化通过气,二人已经就这笔钱的用处问题早已达成一致。
那就是——咱一排战士捐给部队的军费,必须得一分不剩的用在一排身上,这叫做取之于一排,用之于一排。
只是令张文化没有想到的是,排长郭振东竟然如此神通广大,连民20式82毫米迫击炮这种“硬通货”都能从黑市上搞回来,着实令人佩服啊!
这玩意儿可是国民革命军中团一级部队才能配备的重武器,没想到咱们三连一排也能安排上,怎能叫他不激动,不兴奋,心中对排长郭振东的敬佩,又在无形中加深了几分。
兴奋之余,张文化也不忘开口问道:“对了,排长,此次团部命令全团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发展,咱们一排离开赵家峪驻地后,准备往哪儿去啊?”
郭振东回道:“大孤山,陈家峪。”
“陈家峪?”
一听这话,张文化顿时面色一紧,难以置信的问道:“排长,你是打算带着一排到大孤山陈家峪一带去发展壮大?”
郭振东点了点头。
见状,张文化一把拉起郭振东的衣袖,示意他借一步说话。
两人来到僻静处,张文化神色紧张的说道:“排长,大孤山陈家峪那个地方可去不得,那地方匪患严重得很啊,盘踞在大孤山上大大小小的土匪窝有数十处,这些落草为寇的土匪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逮谁抢谁。”
“前段时间晋绥军358团的运输队就是在途经大孤山杀虎口的时候被山上的土匪抢了,他们团长楚云飞连个屁都不敢放,不光是晋绥军,中央军,即便是鬼子和伪军,也都轻易不敢到大孤山一带。”
说着,张文化咽了咽口水,提醒道:“排长,要不咱还是重新考虑一下,换个地方吧,大孤山那一潭水,太浑了,我怕把握不住啊!”
哈哈哈!
听完张文化的话,郭振东突然大笑起来,道:“老张,水浑点才好啊,浑水才好摸鱼!”
说话间,郭振东陡然止住笑声,言语中透着一股舍我其谁的霸气,胸有成竹的说道:“正是因为大孤山一带无论是小鬼子、晋绥军还是中央军都不敢涉足,这才给了我们一排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这就叫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说着,郭振东拍了拍张文化的肩膀,意味深长的说道:“老张,别看大孤山一带匪患严重,啸聚山林的绿林好汉,多好的补充兵员啊!”
“你就瞧好了吧,不出三个月,我不仅能让咱们一排满编,我还能带出一支加强营的部队来!”
话音刚落,郭振东头也不回的向不远处整装待发的战士们走去。
随后,大声命令道:“一班长,集合队伍,准备开拔,目标,大孤山陈家峪!”
“是,排长!”
李老九当即领命:“全体都有,准备出发!”
这时,另一边看着部队开拔的副排长张文化这才反应过来,自言自语的嘟囔了一句:“疯了,真疯了,他娘的,人死鸟朝天,咱老张也豁出去了,舍命陪你疯一回!”
其实,郭振东作出让部队向大孤山陈家峪开拔的命令,并不是他心血来潮随口一说,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再三权衡后才作出的决定。
副排长张文化所阐述的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大孤山一带匪患严重,无论是鬼子伪军也好,晋绥军、中央军也罢,甚至是连八路军的部队都不愿意去大孤山蹚浑水。
可对于郭振东来说,他想要在短时间内扩编部队,提升实力,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去吞并别的武装力量,而盘踞在大孤山一带,啸聚山林的土匪,无疑是最优人选。
至于怎么降服和甄别这些落草为寇的绿林好汉,身为穿越者的郭振东心中早已有了应对的计策。
行军至下午三四点,部队一直在山间小道中前进,距离大孤山也越来越近。
砰!
砰,砰!
突然,空旷的山间传来一阵零星的枪声。
听到枪响声,郭振东和整个排的战士们迅速警戒起来。
别看一排现在一共只有17名战士,但都是经历过多次反扫荡突围战的老兵,军事素质和战斗素养都非常高。
“排长,有情况!”
郭振东当即命令道:“老张,老九,段鹏,你们三个跟我去看看,其余人原地警戒!”
“是,排长!”
枪声传来的地方距离他们并不远,郭振东一行人很快就爬上山顶,沿着连绵起伏的山脊线悄悄摸了过去。
只见山坡下方的公路上,大概有一个排的伪军稀稀拉拉跟羊粪蛋子似的在公路上行进,将四架载满货物的马车保护在队伍中间。
此外,还有12名穿着呢子军装跨马刀的鬼子骑兵在队伍最后面压阵,骑着东洋大马的鬼子骑兵正玩心大起用骑兵枪对着公路两侧的山坡开枪射击,不知道是在打野兔还是飞鸟。
“排长,是小鬼子的运输队!”
赵家峪,独立团临时驻地。
郭振东一行带着昏迷不醒的团长李云龙赶到赵家峪时,突出重围的独立团政委赵刚正带着部队和赵家峪的民兵准备出村接应团长李云龙。
突围出来的独立团众人合兵一处后,病情加重的李云龙被安排在赵家峪的一处村民家里,躺在土炕上不停的发抖,一会儿喊热,一会儿喊冷。
团部的卫生员又是用听诊器,又是用酒精,忙活了半天,自己搞得一头大汗,李云龙却不见半分好转。
终于,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一脸愧疚的看着屋内众人,摇了摇头道:“没办法,团长这是疟疾,我没法治。”
赵刚怒道:“你卫生员是干什么吃的,一个简单的打摆子都治不好,老子要你有什么用?”
赵刚和李云龙也是肝胆相照的战友情,而且李云龙又是独立团的精神支柱,眼下部队刚刚突围,人员装备损失惨重,正是需要人鼓舞士气的时候,如果老李病倒了,他赵刚真的没有信心能做好这一摊工作。
一旁,赵家峪的妇女主任杨秀芹道:“团长这病是打摆子吗?我倒是知道在咱们附近有个老中医挺出名的,以前俺们村维持会长也是打摆子,他来开了一副中药,吃完没多久就痊愈了。”
赵刚顿时喜出望外道:“秀芹同志,这个大夫在什么地方,我马上派人去把他接过来。”
杨秀芹面露难色,道:“可能有些麻烦,这个人以前在镇上开馆行医,后面小鬼子打进来,他因为救助过一个八.路伤员,让人告了密,后面小鬼子砸了他镇上的药铺,还把他抓去宪兵司令部严刑拷打,腿都打瘸了一条,据说花了好多赎金才把他赎出来,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行医治病了。”
赵刚脸色又黯淡下来,仍不死心,追问道:“秀芹同志,那你知道这个老中医现在在什么地方吗?”
杨秀芹歪着头想了想,道:“好像是在平安县城吧,我记不太清楚了!”
赵刚在屋内来回踱步,一边转圈一边说着:“不行,得想个办法,无论如何也得请老中医走一趟,给老李把这病治好。”
“我去平安县城走一趟吧,就是绑,我也要把他绑回来给团长把病瞧好!”
一旁,一直低头不语的郭振东开口主动请缨。
赵刚看了看昏迷不醒的李云龙,又看了看沉着冷静的郭振东,表情凝重,脑海中飞速的思索着什么。
通过团部警卫排一班长王喜奎的汇报,赵刚对团部炊事班的战士郭振东在此次反扫荡突围作战中的英勇表现已经有所了解。
尽管赵刚一时间不能理解,为何平日里连枪都没摸过的炊事班战士竟然能在战场上表现出如此有勇有谋,骁勇善战。
但为了团长李云龙的身体着想,他也只能放手一搏,把希望寄托到平日里毫不起眼的炊事班战士郭振东的身上。
终于,赵刚开口说道:“好,郭振东你去县城走一趟,务必把老中医请回来。”
想了想,他又补充了一句:“魏大勇和你一起去,两个人也有个照应,魏和尚,这次行动你全权听从郭振东的安排,注意你们的方式方法,明白没有?”
“是,政委!”
郭振东和魏和尚不约而同的立正敬礼,领命而去。
当晚,两人连夜出发赶往五十公里外的平安县城。
这一路上,小鬼子的大扫荡仍在继续,他们为了绕开鬼子的封锁线,又多绕出二十几公里的路程,抵达平安县城时,已经是下半夜。
平安县城作为正太线上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现在又是日寇的军事重镇,华北地区大量的战争物资在此中转,因此驻扎了一个联队的鬼子部队。
鬼子在占领区实行宵禁政策,平安县城大门紧闭,两人只能随便找了个避风的地方将就一晚。
第二天大清早,换上便装的郭振东便带着魏和尚向平安县城走去。
两人穿一袭棉布长衫,头戴礼帽,打扮得像进城做生意的商人,魏和尚搞来了一副墨镜挂在鼻梁上,活脱脱的狗腿子造型。
在城门口,为了不让检查的伪军发现他们藏在腰间的驳壳枪,郭振东用两个大洋买通了守城的伪军,让两人免于搜身顺利进城。
“让一让,让一让了,小心被车撞到!”
突然,一个推着独轮车的年轻人拉着满满一车粮食从两人身边冲过,嘴里还大声喊着提醒路人避让车辆。
在一处城墙下,年轻人停稳独轮车,开始往下搬粮食。
此人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梁山特种部队创始人之一的段鹏,也是李云龙麾下的一员猛将,连魏和尚在一百招内都没法和他分出胜负。
但此时的段鹏,还是个二十出头的生瓜蛋子,只知道种田种地,孝敬老娘。
魏和尚往下扒拉了一下架在鼻梁上的墨镜,盯着那个正在搬粮食的段鹏看了看,低声在郭振东的耳边说道:“振东,刚才那个推独轮车的小伙子看见没,是个练家子,内功了得。”
郭振东寻声望去,看着正在搬粮食的年轻人道:“和尚,何出此言啊?”
魏和尚得意一笑,道:“俺可是习武之人,自然认得,你看见他在搬的麻袋没,一个麻袋里起码有两百斤粮食,他一手一个,就这都脸不红气不喘的,肯定是用的内功,你在看他那手,手背是黑的,手上全是老茧,一看就是练铁砂掌的。”
“哦?”
郭振东顿时来了兴致,道:“和尚,你把他说得这么厉害,那如果你俩单练,你能打得过他吗?”
魏和尚咧嘴一笑,道:“嘿嘿,这光凭肉眼哪里能看得出来,得试试才知道。不过,就看这小伙子身形和内力,估计在一百招之内我肯定拿不下他,一百招以后嘛,天知道!”
听魏和尚这么一说,郭振东不由得两眼放光,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这个小伙子招致麾下。
毕竟,魏和尚的战斗力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如果在能找到这样一个奇才,日后自己独立领兵作战后,那将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啊!
别看郭振东现在还只是独立团团部炊事班的一名战士,可经过突围这一战他在战场上的亮眼表现后,相信团长李云龙肯定不能再让他继续留在炊事班打杂喂猪,调任一线部队领兵作战那是迟早的事。
尽管郭振东进城的首要任务是替团长李云龙找那名老中医,但磨刀不误砍柴工,顺带着招安一员猛将,那也是可以的。
于是乎,郭振东便动了心思,说什么也要把魏和尚口中这个功夫了得的年轻人招致麾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