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下去,我不仅会精神崩溃,还可能变成一个“梦中百科全书”——虽然听起来很厉害,但我真的只想好好睡个觉啊!
同事推荐我去看心理医生,看看能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
下班后,同事陪我一起去了一家比较出名的心理诊所,心理医生听完我的描述,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地说:“你的情况很特殊,但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梦境通常是潜意识的反映,可能是你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或者对现实压力的逃避。”
我无奈地点头:“可是我真的不想在梦里学知识啊!
我只想放松一下。”
心理医生笑了笑:“那你可以试试‘梦境干预法’。
在睡前给自己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今晚的梦会是一个纯粹的放松梦境,没有任何知识点。”
当晚,我按照心理医生的建议,在睡前反复默念:“今晚的梦会是一个纯粹的放松梦境,没有任何知识点。”
然后,我打开了一本轻松搞笑的漫画书,试图让大脑放松下来。
果然,这次梦里的“影视化”没有出现。
取而代之的是一场轻松愉快的梦境:我躺在沙滩上,阳光温暖,海浪轻拍,耳边是轻柔的音乐,没有任何知识点,没有任何剧情,只有纯粹的放松。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晚都坚持使用“梦境干预法”,梦里的“影视化”终于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轻松愉快的梦境:有时是在花园里散步,有时是在咖啡馆里喝咖啡,有时甚至只是在一片宁静的星空下发呆。
我终于找回了久违的深度睡眠,白天的精气神也恢复了不少。
同事看到我精神焕发的样子,忍不住调侃:“怎么,最近不做梦了?”
我笑着点头:“是啊,终于不用在梦里上课了。”
经过这次奇特的经历,梦境确实是潜意识的反映。
虽然梦里的“影视化”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但也让我意识到,生活中需要适当的放松和休息。
于是,我决定在工作和学习之余,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放松时间。
无论是看小说、听音乐,还是简单地发呆,都是一种对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