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谢宴周玉珠的现代都市小说《精选小说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由网络作家“青青紫紫的荒古龙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中的人物谢宴周玉珠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古代言情,“青青紫紫的荒古龙族”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内容概括:她重生了!上一世她低嫁世家,夫君厌恶,婆母不喜,受尽磋磨,后来更是被残忍杀害。这一世她挟狠归来,设计了一场完美邂逅,一步步抓紧夫君的心。前世伤害她的婆母、小姑,这一次她通通不会迁就,狭路相逢,打脸胜!...
《精选小说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精彩片段
玉珠虽然打定了主意想着要嫁谢宴周,却也知道现在不是时机。现在找时间凑上去,反倒惹人厌烦。
而且……,玉珠低头瞧了瞧自己一马平川的前头,现在还是小姑娘模样呢!想招人也得长开了再说。
如果她没记错,谢宴周和表哥他们这次从书院回来以后,便会立刻出发去西北,两年后回来。
回来后按往常一样还是在松山书院读书。
李珣却是四年后回来的,他回来时西北战事一触即发,镇北侯手握兵权,官家不太放心,便让他的独子回京。
到那时,恰巧朝中一位大儒告老还乡,定国公府便花了重金给表哥们请这位大儒前来教学,老太太还发话说侯府的年轻一辈都可以去上课。
上一世侯府人少,便只有三位表哥,还有李珣以及大夫人的侄女去了。
玉珠打算借着这个机会接近谢宴周,所以这一世她也准备要去上课。
只不过现在当务之急便是央求姨母给她请个女先生,不然她自己到时只识得几个字,想去也说不过去。
人家可是大儒,杀鸡焉用牛刀,她自己也没这个脸。
玉珠家是江南传统的商户人家,规矩少,也不会专门找人教女子读书。就是学学算术用以成婚后管家算账,另外再教一些浅显易懂的,大概能看懂书信就行。
再说旁的,那可以算是一概不知。
这也是为何上一世玉珠看话本都有些难度的原因,当今的话本,大多咬文嚼字,遣词造句也是异常繁缛。她很多字不认识,自然有些句子也无法理解。
过了大半个月,玉珠也大概摸清楚,侯府和上一世的情况基本无二,看来重生的确实只有自己。
正值用过午饭,徐氏便带着玉珠和玉珠表姐一起聊聊趣事。
女子在家中也是苦闷,像国公府这种人家,更是一门不出二门不迈,只得有人家下帖子才会出去走一走,所以徐氏倒喜欢和自家女儿还有外甥女多说说话。
玉珠便借着闲话家常的功夫和徐氏说起此事。徐氏见玉珠有这份心,心中倒是有些赞许。
她和玉珠母亲,从小便不爱读书。她喜欢绣花,妹妹喜欢算账。好在自家是商户人家,这样的喜好刚刚好,到时嫁与商户也是会掌家就行。
可是嫁入侯府后,她这就有些不够看了,侯府往来的人都是些知书达礼的女子,她这一比较,就显得有些俗。
加上她是商户出身且外貌有些不够端庄,两项相加便是俗上加俗。
不过再怎么样她成婚了,又生了一儿一女,这辈子也算定性了。再去让她读书强行附庸风雅,既强人所难还恐遭人耻笑。
好在她自个的女儿楚玉,倒是挺爱读书的,她估摸着是遗传了谢家。没成想,自家外甥女也愿意找夫子读书。
她在心中琢磨了一圈,如今玉珠过来了,往后也不可能再去昌州婚嫁,而京城这边尚文风,有些学识的女子在婚嫁之事上确实更好一些。
想明白这个,她暗自怪自己不够关心玉珠, 连这些最重要最基本的自己反倒没注意。
玉珠眼瞅着过个三四年便要相看了,样貌也是和她有些相似,是京城人家普遍不喜欢的模样。如果家世不好还没有点自身优势,那到时候选人家可就有些麻烦。
这时徐氏想起来,原先她也让谢六爷找了一位专门教楚玉的女先生。只是现在楚玉眼看着要成婚,所以从去年年末,便没上课了。
或许可以将那女先生再请过来。
一旁的楚玉是适时的说道。“娘亲,虽说世人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成婚后,女子需要掌家,不识字怎么可行,到时还被底下的婆子糊弄过去了。”
玉珠眼含感激的朝自家表姐点了点头。
徐氏听后,拍拍玉珠的手,又笑着说道。“你表姐说得对,而且婚后有些学识跟夫君还能多说说话,姨母看看,有合适的女夫子就将人请过来。”
“谢谢姨母。”
玉珠也不客气,只笑盈盈的靠在徐氏的肩膀,语气亲昵的说道。
楚玉的目光看向玉珠,她倒是没想到,新来的表妹不止长得好性子也是极为不错的。
有什么需求就会大大方方说出来,而不是藏着掖着,那样她反倒不喜欢。
而且极会撒娇,不是那种刻意的装痴卖傻,只让人感觉贴心,看着喜欢却不觉得腻味。
她跟自家哥哥一样,自小便学不来这些小女儿娇态,表妹来了,反倒让她有种长见识的感觉。原来和自己母亲之间,还可以这样亲密。
楚玉忽然觉着,或许她也可以学学这位表妹。毕竟父母疼爱子女天经地义,她们的爱甚至不需要你回馈。
可是成家换了角色那便不一样了,与你相伴几十年的夫君说起来也只在婚前见过几次,说了解也只了解个大概。
如果想与那人长久在一起,并且生儿育女,还是夫妻间多一分亲密比较重要。
玉珠不知道,自己因着一些个亲昵点的动作,反倒让自家表姐对婚事多了几分感悟,更是婚后出现问题后多了一份思考。
而不是仅仅如大部分一样,盲目的追求相敬如宾即可,所有的苦楚都往肚子里咽。
她上一世自然和姨母是没这样亲密的,只是因着重活了一世,又和姨母在前世相处了那么多年的记忆,所以言行举止间就多了一分信任和依赖。
也因着有上一世的记忆,在国公府这边倒也生活的愉快知足。
对于她来说,能有吃有喝,姨母和嬷嬷健健康康在她身边,便是她最大的快乐。
转眼过去了两个月,玉珠终于见到了从松山书院回来的自家表哥。
那日下午去给姨母请安,便看到端坐在一旁的表哥。表哥还是如上一世一般,长相端正,是大家公子的气质。但为人颇有些古板,只严肃的看着她。
倘若是上一世的玉珠,见他这样严肃,肯定还会有几分害怕,可是重生一世的玉珠,自然知晓自家表哥只是性子是这样,人却是极好的。
她行了了礼,笑着喊着,“表哥。”
只这一声反倒让她表哥有些不好意思,谢琛他假装侧头轻咳一声,做惯了弟弟,这是他第一次当哥哥。虽然少年老成,却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
如玉珠所料,这次见了表哥之后,再听到的表哥的消息,便是去了西北。
小说《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李珣站在门前,轻轻敲了敲门,等屋内王嬷嬷回应,他才带人进屋。
众人一进屋,便感觉通体舒畅,破庙虽然有几处漏风。但都被王嬷嬷小心的堵了起来,加上在山间,有大树阻挡,所以屋内比外头不知好上多少。
而且屋内火堆烧的极旺,众人看着那火堆,感受着明黄火焰的温暖,仿佛从冰天雪地进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这屋里极为宽敞,应当原是废弃的大殿,李珣进来后便带着亲卫走到玉珠她们所在位置的另一侧。
王嬷嬷见几人进来,便确定这几人绝对不是歹人。少年气质不凡,另外几人也是训练有素的模样。
见众人放下手中东西准备收拾,王嬷嬷起身拿了火堆旁的一堆柴火抱了过去。
“公子,你们不介意就先用这个吧!我这是我拆掉的一些桌椅板凳。”
李珣打过招呼后,正招呼众人将东西安置好,听到声音,连忙转头。见王嬷嬷抱着满满一大堆柴火过来,心中感谢,这样深的积雪可不好找干的木柴。连连拱手,说道。
“这位夫人,实在感激。”
王嬷嬷见状,只摆摆手,见少年性情温和好相处,她又将陶罐烧好的热水给他们拿了过来。
“先喝口热的,这是我们烧的水,都不值钱,先喝一些暖暖身子。”
李珣知道这是好意,也不客气,况且现在也不是推脱的时候,他身旁的亲卫上前接过陶罐,又拿出带着陶碗给众人倒上。
陶罐不算大,一行人各喝了碗热水,感觉冻僵的身子终于活泛了起来。
李珣也不是小气之人,他们一行人自然带了吃食,给身边的亲卫使个眼色,那亲卫便将肉食送了过去。
他们上路,自然米面、肉食、锅碗瓢盆都带了。
王嬷嬷看到他们送过来的一条冰冻的鱼,看起来足足十来斤,一瞬间眼神都亮了起来。她和玉珠这大半个月哪里吃过肉食,玉珠也是看着便瘦了一圈。
她侧头看向玉珠,玉珠也微微点了一下头。
她们刚刚给人送了柴火和热水,如若现在不肯收人家的谢利,人家还以为她们一开始便有求人的打算,到时候还不好办。
王嬷嬷连忙起身将手往衣裙上擦了擦,笑着说道。
“真的谢谢您家公子了,我们也不推辞,实在是好些时候没尝过肉味了。”
说着还有些不好意思,有些涨红了脸,一旁的玉珠也跟着小声说了一句谢谢。
李珣余光将这些看在眼里,不自觉对两人好感便多了几分。
一行人安置好,又开始烧火煮今日的饭食,等到屋内饭香冉冉,众人盯着那个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的陶罐,不自觉的咽口水。
冬日能在温暖的室内吃上这样一口饭食,不异于雪中送炭。平日有些看不上的吃食,在这样寒冷的冬日也是吃得热火朝天。
十几名壮汉呼呼啦啦的吃着,一时间风卷残云,陪着李珣的亲卫刚给李珣端了一碗,另外陶罐中的饭食便马上被一扫而空。
庆国信奉男子远厨庖,所以味道也算不上好,刚刚做的吃食量少,对于十几个壮汉来说,更是只能算是塞了个牙缝。
王嬷嬷在屠户家长大,自小不缺吃穿,平日更是做惯了吃食。见他们这样做吃食,心痛不已,只觉得他们浪费食材。
屋内的柴火堆烧得极旺,那些亲卫们又开始忙活起来,王嬷嬷实在憋不住,又想着自己有求于人,便上去自告奋勇给他们做吃食。
亲卫们也不好意思起来,他们自然知道自己做的饭菜有些难以入口,有人帮忙肯定是好事,只高声谢过王嬷嬷,便听她安排开始分配着洗菜洗锅。
李珣在一旁并未阻拦,一是知晓亲卫们有些贪嘴也实属正常,毕竟他们做的饭食是真的难吃。二是他看得出来,王嬷嬷只是普通仆妇,并无害人之心。
不过他将门出生,自小在西北长大,并不重口腹之欲。平日在西北兵营,也都是与将士们同锅而食。
他转身去外头拿来陶罐煎药,这次回京,母亲担心他受冻发热,常见的伤寒药物也带了。
这边柴火堆正热火朝天的烧制饭食,王嬷嬷手起刀落,硬邦邦的肉块在手中极为听话,都成了薄薄的肉片。
一旁的壮汉们都有些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她,他们练刀这么多年,肉块都没有这样听话。
李珣看到那小女孩单独坐在庙中另一侧,她的仆妇还在忙活着自己亲卫的饭食,想到这一时间脸上有了几分热意。
但是考虑到现在的情况,他还是颇有几分不好意思的走了过去。
玉珠是没见过李珣这番模样的,她去京城后,也在逢年过节时见过他几次。
看着他从少年变成青年,然后……。
想到这里,她突然沉默下来,不知道如何想那然后后面的事。
她自少年开始,心中爱慕的那人便是李珣。
她喜欢他这样洒脱、倨傲、意气风发的活在这世上,因为这是她无法做到的。她是孤女,便只能小心一些活着。即便姨母疼爱,却始终不似父母那样。
“小女娘,可否借你这边的火盆一用,我想熬制一些汤药。”
“公子,你用吧!”
玉珠并未多言,说完之后便自己起身走到火堆一侧,她想多说一些,可是她自己却又不知道能和他说些什么。
现在的李珣,才十五岁。
如果自己没记错,这次回到京城后,李珣便会去往西北。也是因为李珣是镇北侯府独子,经常会去西北待上几年才会回京。
上一世,定国公府的老夫人和镇北侯府的老夫人是自小的手帕交,所嫁之人宅院又在自家一旁,两家交情甚笃,所以便让谢家的几位子弟也跟着过去西北。
只不过李珣是四年后才回来京城的,谢家的子弟待了两年便回来了。
她知道现在留在这处也不好,徐氏明显看着心情有些郁郁。虽说徐氏平日温柔,却也最好面子,哪里想将自己脆弱的—面让娘家的人看到。
见知秋和玉珠都出了门,徐氏才缓缓舒了口气,有些瘫软的坐在椅子上。
知秋来这边便是老夫人的意思,这也是她这么多年格外敬重老夫人的原因。且不说府里的规矩,老夫人就是她这么多年最大的依仗。
当初谢琛未满四岁时她就发现谢六爷有外室—事,当即便狠狠的和他闹了—场。那时徐氏心中对谢六爷还满是爱意,不然也不会远嫁千里还接连为他生下—双儿女。
哪里晓得谢六爷竟然背叛了她,知道的那—刻,她手脚冰凉。明明是大夏天,她却全身止不住的—直发抖,只得—遍—遍的安慰自己,兴许是误会。
她坐在梳妆台前等谢六爷回来,从午间坐到晚上,直到身体发麻,僵硬,她通通不觉。她想过很多,以为谢六爷会否认。
就像那些话本子里头的,他对她无意,只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许是朋友的外室,他打个掩护。
不然那么爱她的—个人,怎么说变就变了。虽然机会渺茫,她却期待他的解释,告诉她,他不爱那个外室。
就算不否认,最坏的结果,那外室真是他的。那谢六爷至少会痛哭流涕向她承认错误吧!
可是随着谢六爷的到来,就像狠狠甩了她—个巴掌。
面对她的质问,谢六爷只是坐着,神色淡淡,好似—切与他无关。端起—旁的茶杯说了句。
“曹氏挺好的,你不要多想,也不要去打扰她。她性子温柔,不会和你抢什么的。”
就这—句话,让徐氏理智彻底丧失,她好,那自己算什么,这么多年自认为的恩爱算什么。
她冲过去就将谢六爷手中的茶盏夺过来随即便砸向他。
那—次闹得动静格外大,谢六爷虽是庶子,但也是娇生惯养。
出了国公府,因着国公府的名头大家也都捧着他,又是年纪轻轻便中了进士,得了官,正值年轻气盛之时。
哪里受得了被妇人用茶水砸,起身反手就将徐氏扇了个耳光。
两人自是互不相让,动起手来,徐氏还将谢六爷脸都抓花了。
徐氏忆起当时他气急败坏的模样,明明俊朗的脸,却扭曲的不像话。冷静下来,她除了心中有恨意,更是惧怕的。
她远嫁千里来京城,家中又是商户,方方面面哪里能和谢六爷做比较。先不说嫁夫从夫,就是正常旁的富贵人家,夫君有个外室有个妾哪里不正常,有些女子还主动纳妾呢。
成婚几年,她也褪去了当年的天真,知晓了世俗。
她恨自己冲动,怕谢六爷生气,将她休弃。那她的楚玉和琛儿怎么办。也怕谢六爷宠妾灭妻,到时她也无立足之地,只得熬死在这府中。
谢六爷用手指着她,眼底尽是怒火和冷意,再没有以往的温和之色,就像她不是他日日同榻而眠的夫人,而是他的仇人—般。
最终他没有动手,只是放下狠话会将那女子接进府便出了门。
徐氏见他眼中绝情至极的模样,瞬间如坠冰窖,当天就发起了高热。迷迷糊糊烧了几天,差点以为自己会死。
她想着自己没用,当初死心塌地的要跟这个男人在—起,不顾双亲的苦苦哀求。
可是玉珠后面想起来,她是不必这样小心的。毕竟姨母是疼惜她,表哥表姐也早已订下了好人家,她影响不了他们。
而且表哥表姐也对她很是爱护,怜惜她自幼失去双亲,待她如嫡亲妹妹。
想到这里,玉珠险些想落泪,她上一世双亲去的早,加上受灾后恍恍惚惚一段时间。再后来到了京城后,知道姨母在侯府尴尬的处境,性子也跟着怯弱了起来。
说得好听一些,便是娴静。说得难听一些,便是有些登不得大雅之堂。
好在姨母不嫌弃,只心疼她遭逢这样的大难。到京城后便是放在身边院子,日日拉着问好,给月钱体己,敲打她院子的奴仆。
就这样,自己跟在身边姨母长大,吃穿用度比着一般官家女子还好些。
长大后婚事也幸亏照拂,可以说姨母便是她的第二个生身母亲。
虽然待她终归比不上自己得亲生子女,但玉珠心中已然感激不尽了。
王嬷嬷见身后的玉珠没有吱声,也没有管,继续自顾自的念叨,心中却有些焦急起来。
玉珠自那日灾民闯进了赵宅,好像被吓到了,整日迷迷糊糊的,说话也少,好在还能每日照常吃些饭食。
她想着最好早日带玉珠进京,到时候找个大夫好生给玉珠瞧瞧,她都没敢深想,其实她心中隐隐害怕玉珠变傻了。
心里虽然焦急,面上却不表露半分,王嬷嬷小心的端起煮好的面糊,便转身向一旁的玉珠走去。
这是王嬷嬷在赵宅出事后第三天,回宅子里找到的吃食,一小袋子面粉。拿回来后马不停蹄的找地方偷偷蒸了馒头。
那时王嬷嬷和玉珠二人已经整整饿了两三天,只些树根草皮果腹。闻到馒头的香味,便犹如久旱逢甘霖,两人只感觉前所未有的满足。
玉珠当时虽然人还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但是依着人类对食物渴望的本能,还是一个人吃了两个。
因着现在冰天雪地,馒头放两个月也不会坏,所以王嬷嬷多蒸了些。
在逃难路上,放点雪进锅里,等水开了,再将冻硬的馒头放进去,这就是她们二人每日的吃食。
这样的吃食也不多,王嬷嬷都先供着玉珠吃饱。
本来想找一些米或者肉的,可是赵宅早就被灾民搬空了,这面粉还是因为王嬷嬷爱吃面食特意买来的,当时随手就放在一旁。
估摸着因为是放在下人屋一角,赵家好东西又多,所以这袋面粉反倒没被拿走,本来不起眼之物反倒成了她们赖以生存的口粮。
想到这里,王嬷嬷轻叹一声,便放下碗准备自己也坐下喂玉珠。
“嬷嬷。”略带稚气的声音传来。
王嬷嬷刚刚一直在忙活和想事情,没注意玉珠,这时听到声音,才惊觉有些反常。
玉珠最近都迷迷糊糊的,声音也好似生病一般,弱弱的可怜极了。
可是现在这声音,却仿佛回到往日赵家还没出事时,她惊讶的抬头,对上了玉珠的眼睛。里面澄澈一片,不再似前些日子迷蒙的模样。
“娇娇。”王嬷嬷语气激动却又带着小心翼翼,生怕玉珠想起什么又不欢喜。
“嬷嬷,今日也是吃面糊吗?”玉珠音色清脆的问道。
“哎!”
王嬷嬷欢喜的应着,连忙端起放在一旁的面糊,小心的递给玉珠。
“娇娇,小心烫。”
可能因为睡饱了觉,玉珠平日白净的面容染上了胭脂一般,粉扑扑的,看着便是个在家中极为受宠的小娘子。看她小口小口喝着面糊,王嬷嬷终于放下心来,只要玉珠没事便好。
玉珠却在想旁的,这一次逃难不能再像上一世那般两人硬生生的走过去了,冬日里冰天雪地,全靠自身体的一股子毅力,虽说结果是好的。但是相应的,也把身子冻坏了。
可是如果不走过去,直接留在这边等开春吗?那二人这几个月的吃食怎么办?
玉珠低头想着事,口中的面糊没滋没味,但她饿得慌,所以看着也吃得极为香甜。
冬日为了保暖本就更容易消耗,加上她是孩童更加消耗得快,玉珠几下便将瓦罐中的面糊喝了一小半,随即又将瓦罐递给王嬷嬷。
王嬷嬷看着瓦罐中大半的食物,眼眶不觉间便热了起来,她计划着去京城路途遥远,而且她们的吃食本就不多,今岁本就是遭逢大灾,路上不知道还能不能买到米面之类的。
所以她就煮了一个馒头,本来按照玉珠平日的饭量,她一个人能吃大半的,可是现在却知道省着给她吃,懂事的让人心疼。
正准备将面糊递过去让玉珠多吃些,耳边却传来了推门的声音。
玉珠和王嬷嬷二人齐齐将头转了过去,有些紧张的看着那扇破门。
这是王嬷嬷昨日找到的借宿之地,山间里的一间破庙,里面四处漏风,一看就是早已经荒芜了。
但好歹有片瓦遮头,又能生火,王嬷嬷细致的将一些漏风的地方用东西堵住,比外头不知好上多少。
这样的大雪天气,如果晚上没找到住宿的地方,很有可能第二天人便冻死过去了。
所以这时二人都有些着急,如果来的是老弱妇孺还好些。就怕来的是一些歹人,到时不仅将她们赶出去,还抢她们的吃食,甚至见她们二人是妇孺还就地砍杀了。
王嬷嬷有些紧张的抓起一旁粗壮的木棍,这是她逃难路上每日都需要用到的,用以探测前面的路会不会有坑。
玉珠也焦急的看着旁边有没有趁手的物件。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的惊慌。
来不及多想,随着而来的,是一旁陈旧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的声音。
最新评论